鞍山市卫生健康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
    时间:2023-05-04 11:37来源:鞍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作者:点击: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鞍山卫生健康发展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维护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全力打造“健康鞍山”,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卫生健康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城乡居民。

    坚持政府主导。全面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及监管五个责任,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有效动员、利用社会资源,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增加健康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坚持立足实际。根据卫生资源现状,采取“规划总量、调整存量、发展增量、提高质量”的方式,推动市区机构设置的整合、卫生健康服务的融合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契合。实现卫生健康发展一体化和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计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卫生资源增量提质,发挥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城乡区域卫生事业统筹发展,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统筹发展,推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统筹发展。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升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水平。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更优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推向纵深,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强化重点专科建设,培养医疗卫生拔尖人才,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持续提升人口健康水平。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为目标,不断提高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实现新突破

    任务1: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1.着力重点专科建设。加强呼吸、烧伤、神经等15个专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同时,争取市财政及医保资金支持,进一步夯实和提升3-5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水平,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遴选奠定基础,进而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2.持续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充分发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作用,开展质量控制和业务培训,适时开展医疗质量督导检查。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特别是推进优质护理工作和开展重点护理业务技术质量控制活动。加强医院感染质量管理,重点是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以及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做好限制性医疗技术备案后的事中、事后管理。

    3.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培训计划优先向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卫生院倾斜。计划每年培训全科医生50名,至2025年末力争我市拥有全科医生数量达到3.93人/万人口。同时,提升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多渠道、多角度完成全科医生培养既定目标。

    4.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现代化管理及绩效考核工作,制定出台《公立医院管理办法》,逐步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切实降低群众就医成本,解决“看病贵”问题;提高医疗卫生投入,保持公立医院稳定与发展,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

    5.开展“名医、名科”创建工作。着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号召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参与创建工作,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名医、名科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任务

    2:构建医疗联合体和医共体框架体系

    1.完善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制定8家城市医疗集团管理制度,全面深化2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医院选派优质医生到集团内部下级医疗机构出诊,并做好医疗业务能力培训规划。畅通双向转诊渠道,疑难杂症患者要转至牵头单位救治,恢复期患者到下级医院治疗,初步实现疾病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2.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工作目标,甄选优秀医生团队通过派驻、巡诊等方式帮扶基层医疗机构,激发机构服务活力,提高机构服务能力,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到2025年,力争每个县(市)的医共体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分级诊疗模式和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实现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任务目标。

    任务3: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强化县医院诊疗能力。一是加强对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和薄弱专科的扶持力度,提升县医院诊疗能力。二是通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等工作措施,采取专家坐诊、远程会诊等方式提升县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2.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卫生健康“强基行动”,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成县域医共体全覆盖,不断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健全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服务能力,改建提升乡镇卫生院35个、村卫生室938个。

    3.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组织市级专家对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情况开展评估复核。至2025年底,力争我市达到基本标准以上服务能力的基层医疗机构比例提高到70%以上。

    (二)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补齐补强医疗卫生服务短板方面实现新突破

    任务4: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关注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以慢性病患者为切入口,有针对性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着重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力争到2025年末,两种慢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8%。

    2.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重点做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根据体检结果做好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以及重点人群分级分类管理,力争到2025年末,我市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

    3.组织市级专家组考核及培训。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绩效考核和培训工作,以考核、指导、教学、帮扶等方式为手段,提升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市城乡居民逐步享有更高效、更便捷的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任务5:全面提升出生缺陷防治服务水平

    1.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统筹开展婚前免费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增补叶酸等一级预防综合服务,指导育龄夫妻选择最佳生育时机,从源头上避免出生缺陷发生。计划每年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人群不少于3170对,增补叶酸服务人数不少于6000人。

    2.普及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大力推广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综合服务,进一步提高产前筛查率和诊断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至2025年末实现我市产前筛查率达70%以上。

    3.规范实施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综合服务,尽早发现和诊断干预新生儿有关疾病,防止患儿病残,促进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截至2025年末,实现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98%、新生儿听力筛查≥98%、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90%。

    任务6:实施母婴安全提升行动

    1.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加强各地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工作,努力降低高危孕产妇妊娠风险。全面落实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市、县两级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死亡评审工作。竭力把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到2025年,我市的孕产妇死亡率不高于10.5\10万。

    2.规范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管理。组织开展两个“救治中心”年度考核评估工作,提高市、县两级“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水平。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母婴安全工作重点督导,督促指导重点地区补齐母婴安全短板。

    (三)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在筑牢公共安全防线方面实现新突破

    任务7: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1.加快完成市疾控中心机构改革。结合新形势下疾控体系的改革发展趋势,细致思考和优化疾控机构的职能设置,积极争取政策保障,加快理顺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和核心能力建设,以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国家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任务8:夯实卫生应急体系基础建设

    1.加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完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构建装备合理、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卫生应急队,完成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任务。

    到2025年,100%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应急办或指定科室负责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紧急医学救援预案覆盖率100%,全市公立医院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队伍建设及物资储备等工作得到明显提高。

    2.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监测预警和报告分析能力。围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主要任务,不断加强医学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应急处置培训演练,全面提升队伍管理水平和救援能力。

    任务9: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1.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加强对新发和再发传染病、输入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的研究和监测预警;加强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落实传染病分级管理规定,按照“重点疾病重点防治,重点地区重点预防,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原则,健全疫情监测、筛查、报告制度,落实霍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

    2.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提升监测评估、体检与诊断、救治与康复能力。加强宣传培训,每年开展一次《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持续推进职业人群健康促进,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不断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水平和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意识。将持续以职业病防治项目为推手,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充分保障全市职业人群的职业健康。

    3.加强健康科普宣传引导。科学引导公众掌握绿色、健康知识,围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新冠病毒感染、艾滋病等传染病;地方病、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开展健康教育。突出重点抓好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健康科普、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活力,在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任务10: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1.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我市中医院品牌优势、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高水平中医药平台建设,2025年争取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探索建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典型医案、影像资料、继承工作成果及资源的推广与共享。推动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实施名医堂工程,打造名医团队运营的精品中医机构。同时,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市基层卫生机构中医馆覆盖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争取全部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到2025年,推动实现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通过打造2个省市级名中医、3个省市级以上名科(室),进一步提高我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促进我市医疗机构院内制剂及名老中医经验方、协定方的和宣传和推广。

    3.打造中医药健康产业新增长点。充分发挥我市中医药资源优势,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深入挖掘中医药精华精髓,阐释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推动建设传播平台,丰富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中医药文化精品行动,引导创作一批质量高、社会影响力大的中医药文化精品。促进中医药与健康疗养、旅游餐饮、体育演艺等的融合发展。

    (五)狠抓卫生健康建设项目管理,在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实现新突破

    任务11: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工程

    1.完善鞍山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使用水平。畅通政府、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加快推进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建设实体平台。

    2.以“健康辽宁影像云”项目建设为依托,构建市级远程影像诊断云平台。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远程影像服务新模式,提供影像资料云存储和手机APP随时查询的便民服务。至2023年,至少完成5家医院实现综合数字影像服务,实现医院之间医学影像信息共享互认,逐步开展远程彩超和远程病理等服务。

    3.推动“鞍山云医院”项目建设。持续推进“鞍山云医院”项目建设,至2023年支持不少于2家市属医疗机构申报互联网医院牌照。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等相关服务。

    任务12:实施基本建设项目工程

    1.医疗品质提升工程建设。推动实施市妇儿医院产科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市第三医院发热门诊改造项目等3个工程,总投资约4.49亿元。

    2.谋划社会投资类项目,鞍钢集团总医院门急诊综合楼新建工程,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总投资3.6505 亿元。

    (六)践行卫生健康民生实事,在优化健康服务方面实现新突破

    任务13:推进卫生健康政事改革

    1.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据国家、省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修订完善本系统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基本目录,加强指导县、区修订完善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目录。

    2.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流程再造。精简办事流程,进一步提升“一网通办”网上办理深度,全面提升“全程网办”“最多跑一次”“零跑动”等业务比例。

    3.全力推广“新生儿”一件事。与市营商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等相关单位一同推进全市助产机构综合窗口建设工作。在城区内助产机构全部设立“新生儿”一件事综合窗口的基础上,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至少有1家助产机构设立“新生儿”一件事综合窗口。

    4.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任务14:切实做好“一老一小”健康服务

    1.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行动。对心理关爱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由心理关爱点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和宣传,开展必要的干预和转诊推荐,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到2025年,老年心理关爱项目点区域覆盖率达到100%。

    2.扩大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服务范围。开展交流培训和绩效评价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利用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到2025年,医养结合服务区域覆盖率达到70%。

    3.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推进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改善方便老年人日常出行设施建设,提升老年人医疗服务质量,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每年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至少2家。

    4、推动普惠托育机构项目建设。鼓励公立幼儿园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申请普惠托育项目中央补助资金,支持用人单位、社区开展托育服务,至2025年,达到每千人口托位数4.5个。同时,提高托育机构备案率, 严格落实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托育机构备案率力争达到100%。

    任务15: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

    1.建立健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机制。成立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细化任务指标,明确工作责任,营造浓厚的巩固卫生城市宣传氛围,提升群众对国家卫生城市的知晓度,动员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工作。

    2.强化国家卫生城市常态化管理。适时开展督导检查,督促全市落实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工作主体责任,提升全市卫生城市管理水平。

    3.开展卫生创建工作。2023年,海城市申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2025年前达到国家卫生县水平,并通过省级评审;台安县和岫岩县在2025年前完成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申报工作;至2025年,海城市、台安县和岫岩县各有1个乡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并通过省级评审。

    任务16: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1.积极推进健康医院、健康学校、健康机关、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通过先进典型带动全市健康政策落实。   

    2.积极营造无烟环境,督促公共场所落实《鞍山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规定》,全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标识张贴100%覆盖,减少烟草烟雾对人民健康的危害。

    (七)提升卫生健康系统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水平,在促进卫健事业长足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任务17: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卫生健康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为统领,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志愿服务活动和“立足岗位学雷锋 我为患者献爱心”党建品牌创建。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的卫生健康文化。

    2.强化示范引领,塑造卫生健康崭新形象。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力度,充分利用“5.12”国际护士节、“819”中国医师节等节日、纪念日,大力宣传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打造“最美医生”、“最美护士”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宣传品牌,展示卫生健康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大医佑民的精神风貌,在全社会倡导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劳动的良好氛围。

    任务18:打造风清气正就医环境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风行风监管体系。落实政风行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围绕持续提升卫生服务品质、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持续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建立教育引导自律机制、制度管理约束机制、内外监督防范机制及医疗服务监督员等制度,促进行业作风建设。

    2.扎实开展行风建设活动。在全系统深入开展“无红包医院”品牌打造工作,严格落实 “九不准”,严厉打击医药耗材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收受红包、回扣和开单提成行为。要求医疗机构扎实开展“双十”公示制度,开展重点药品监控和处方点评,对反复公示的重点人员进行点评约谈,对查处不力的医院负责人进行问责。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