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鞍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添加时间:8/20/2019 10:57:33 AM 浏览次数:557次
为迎接第二届中国医师节,进一步增强中医人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扬传统国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8月14日下午,鞍山市中医院举办了庆祝第二届中国医师节桑枝棒制作活动。活动由医务科科长金辉主持,由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进修归来的回晓婷医师为全院医师讲解桑枝棒的历史,制作过程及临床应用效果。
此次活动得到了全院职工的积极参与,大家纷纷利用工作之余互相学习交流桑枝棒的制作经验,制做热情十分高涨。由于桑枝棒制做简便易学,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患者对桑枝棒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向医护人员请教桑枝棒的制做方法。通过此次活动,使广大医务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既放松了身心,又增强了学中医、爱中医的热情。同时也使来院患者感受到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大家纷纷表示中医真的“棒”!








桑枝棒科普小知识
什么是桑枝棒?
桑枝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消痹痛、舒筋利关节的作用。始见于宋代的《本草图经》,至今已有950年历史。桑枝棒是中医推拿传统特色疗法——棒击法的医疗器具,用特制的桑枝棒击打体表治疗疾病的方法,有较强的开通闭塞、行气活血作用。对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结核以及失眠、胃脘痛等病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桑枝棒制作方法:
1、取材:在春末夏初时节进行桑枝采集,桑枝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一般以新生长的无毛节桑枝条为好。采集时要求桑枝粗细均匀无毛节,去叶,去皮,每根桑枝长60公分,大概肘至中指尖。直径0.5cm。60公分,60一甲子,共12根桑枝,象征12个月。三根一小捆,三月一季。四捆和一大捆,四季为一年。
2、储备:去皮后的桑枝需立即储放在水中,保持新鲜并浸出浆汁以防失去韧性,直至使用时再取出。由于天气炎热增加桑枝变黑发霉的风险,通风阴干即可。
3、制作:取出储放在水中的桑枝,使用前先阴干,再用绵纸将每根桑枝包裹起来(盘旋式包裹);三根为一束,再用棉线固定:四束为一捆,共12根桑枝组成。整捆桑枝外层用桑皮纸包裹,放至于棉套中,最终成为桑枝棒。
使用方法:
棒击法属强刺激手法,临床应用时,术者手握桑枝棒的一端,用棒体的前2/3部分着力平击治疗部位。操作时用腕力有节律的击打,如蜻蜓点水状,击打方向应与肌纤维方向平行,不可用棒尖击打,不可击打时有抽动,以免损伤组织。击打用力由轻到重,适可而止,以病人能忍受为限,一般同一部位击打3~5次即可。击打部位以腰背、四肢为主,胸腹部位不宜击打。
注意事项:
各种皮肤病、发热、急性传染病、癫痫、严重心脏病、肝脾肿大、各种出血倾向的疾病、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内脏肿瘤、骨折未愈合、骨结核、类风湿等均禁用。尤其肾区严禁拍打。
1.治疗前嘱患者排解大小便。
2.击打时,要先有“信棒”(即指打击时要先轻轻击两下,以引起患者注意,使其意气汇集击打部位),不击冷棒。
3.除在大椎、八髎等处用横棒外,其余部位都要用顺棒,就是说棒身和肢体要平行。
4.棒击时医生手腕要灵活,患者呼吸要调匀,击头顶时要让患者闭口咬牙,以免上下牙齿闭合伤及舌头。
5.棒击频率不宜过频,隔天治疗1次。
6.后脑、肾区等部位和小儿严禁使用棒击法。
来源:鞍山市中医院